空气小透明

用一间书房对抗全世界

浅谈《弗兰肯斯坦》

聊聊弗兰肯斯坦

  作为科幻、恐怖小说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当我们谈论“人造生命”“人造意识”乃至“造物主”时,我们必然躲不过“弗兰肯斯坦”这一经典角色,但是由于作品的诞生年代过于久远(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以至于掩盖了作品本身的锋芒,我们谈论《弗兰肯斯坦》的“不朽”“传世”“里程碑”和“伟大”时,往往忽略了它对于角色的精妙刻画,而这可能才是这个怪物能经久流传的原因。

  玛丽雪莱用长达七章的独白来将我们带入这个怪物的内心世界,一个具有人的良知与一切善良属性的因为自己丑陋的外貌被人类社会所厌恶的奇形怪状的怪物。

“我一直羡慕他们那完美的样子,那风度,那美丽,那细嫩的肤色。当我在一个清澈的水洼里看见自己的样子时,我是多么惊恐呀!起初我吓得直往后退,不能相信那真是我反映在镜子里的样子。到我完全相信我事实上就是那魔鬼的时候,我是满肚子最痛苦的羞愧和绝望。哎!这种奇形怪状带给我的致命后果,那时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呢”

“人难道真是那么强大、那么道德、那么高尚,却又那么恶毒、那么卑鄙吗?人难道真能在这个时候看上去像邪恶魔王的子孙,在另一个时候又攀登想象力的巅峰,像神灵一样光明磊落吗?”

“受到诅咒的创造者啊!你为什么要创造一个那么狰狞的魔鬼?就连你自己见了都厌恶得转过头!上帝出于怜惜,他创造的人是美丽的、可爱的,模仿的是他自己的样子。可我的样子却是最丑陋的人的形象--因为像人,所以才显得特别恐怖。撒旦还有伙伴呢,有一伙魔鬼作伴,崇拜他,鼓励他。可我却是独自一人,人人见了都恐惧。”

  透过它的独白我们能读出它的挣扎,它羡慕人类的完美样子却生而不得,它的丑陋令人避之不及,它最终意识到自己被创造出来就是一个可悲的错误,生来就已经注定它会被它的造物主厌恶,人类永远不会接受它这样的怪物,当它救起一个落水的小女孩时,小镇的人却对它开枪,它渴望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可那一家人除了瞎眼的老人都被它吓坏了,一颗本身充满对社会的善的心脏逐渐被怒火侵染,在一把火烧掉那一户因为它而逃跑的家庭的房子后它决定去寻找自己的造物主,它要他对它负责,它想要一个伴侣一个朋友,它要自己的造物主付出代价。

“我曾怜悯过弗兰肯斯坦,之后怜悯转变成了厌恶。我厌恶自己,但是,在我发现他,我的生命和我生命里无法描述的痛苦的制造者,居然敢于渴望幸福,在他把灾祸和绝望聚集到我身上,永远堵塞了我通向快乐的道路时,居然敢在感情和爱恋中寻求自己的快乐,无可奈何的嫉妒和痛苦的愤懑就用无法满足的复仇渴望塞满了我的心。我回忆起我那威胁的话,决定坚决执行。我知道这么做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惨痛的折磨。但我是冲动的奴隶,而不是冲动的主人。我厌恶那冲动,却不能不服从。”

  被所有人的偏见刺痛的怪物,被造物主抛弃的怪物,被仇恨和苦痛侵蚀的怪物,开始了自己的复仇。

  玛丽雪莱在全书中都没有写这个生命是如何被创造出的,在玛丽看来技术并不是这本书的重点,她在这本书中开创性的审视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十八世纪,人们不仅仅是相信科学,甚至有些迷信科学,认为科学是世界之源,启蒙思想给人们带来了理性,而人们又相信人类的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玛丽预言了科学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将会产生无可预料的后果,人类的是感性而又脆弱的,不存在绝对的理性,科学需要在一套伦理道德规则下发展。

“弗兰肯斯坦”对后世的科幻小说和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剪刀手爱德华》、《机械姬》中无不有“弗兰肯斯坦”的影子。

下期我们来聊聊“科幻之父”凡尔纳和威尔斯。


评论

热度(7)